“走進深澳村,宛若沿著時光之河逆流而上。從林立的現代居民樓,拐入了民國時代的商貿街;沿著街巷往更深處尋覓,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就映入眼帘,成群成片。”
  這是一位游客眼中的深澳。
  “澳”為暗渠,澳深水冽。先有水系,後有人家,這個古村由此得名。儘管已是首批中國傳統村落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,但建在水上的深澳並不熱鬧。
  相比烏鎮、西塘這樣的古村落,與杭州蕭山機場直線距離僅68公里的深澳顯得“深居閨中”、識者甚少,卻因此得以完整保留了100多幢頗具徽派特點的明清古建築。
  有人說,深澳是“白壁黛瓦馬頭牆”與“婺源般田園風光”的結合體,而這樣的小家碧玉,更可貴的在於一個“靜”字。
  我們是在一個冬日午後走進深澳的。
  走進這個始建於南宋的村落,沒有鼎沸人聲,沒有接踵游客,甚至沒有多少土產攤子,“商業氣息”近乎於無。有的只是安安靜靜的小弄堂,清冽純凈的澳水,和雕梁畫棟的四合院堂,堂中廓著道光初年的天井,斜陽柔軟地穿過,升騰起一股粉塵味。偶爾一撇,一位木匠在雕刻花饅頭的模具,層層木紋,襯著凹凸有致的卵石路,一派無人打擾的舊時光。
  深澳舊,但氣韻生動。在這裡,一看水系,二看古建築。
  對深澳的水系,有游客在日誌里用“非常彪悍”來形容。走在深澳,就是“踩”在水上。在千年之前,申屠氏建村時,先規划了一條獨立的水系,長800米的暗渠貫穿整個村莊,拱頂全用卵石砌成,每隔一定距離,就開一個水埠,像極了新疆的“坎兒井”。而在四合院堂的天井內,雨水、污水也匯入門前明渠流走,那是明清人眼裡的“四水合一”,水,既像這裡的一粥一飯般尋常,又讓遙遠的文化款款而來。
  “低雲數縷繞宅生,淡墨輕煙淺黛痕。落日樓頭鳴野鶴,蒸霞巷末走村翁。”60多幢民國建築、140多幢明清建築,使深澳同時也是一座古建築雕刻博物館。在我看來,一條200多米的深澳老街,是全村民國古建築的精華,店鋪外,木門斑駁厚重;招牌上,繁體舊字依稀可辨;二層樓上,偶爾夾雜著民國西式欄桿。不經意間,仿佛穿過時空隧道,走進了張愛玲的浮世安寧里。
  深澳之靜,以老人居多。隨便步入一家院堂,輕敲房門,就會有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出來,給你講述梁架、門窗上的木雕故事。在這裡,什麼都不用做,收起腳步,安心聽故事即可。
  外拙內秀,就是深澳。
  (王夢婕)  (原標題:深澳:水上的民國時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ivqbtwcwsn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